2月27日,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《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》的通知。该意见旨在贯彻落实党 中央、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,扎实做好2025年能源工作,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。
总体要求:
(一)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构建 新发展格局,以更高标准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,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,持续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,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,依靠改革创新培育能源发展新动能,务实推进能源国际合作, 高质量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,为实现“十五五” 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,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。
(二)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底线思维,持续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。发挥化石能源兜底保障作用, 强化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,提升系统调节能力,保持国内能源生产合理弹性和适当储备,压 实能源安全生产责任,强化海外能源资源供应保障, 守牢能源安全底线。二是坚持绿色低碳,持续推进 能源结构调整优化。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,统筹新能源就地消纳和外送,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,积极推进能源消费侧节能降碳,加快能源消费方式转型,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。三是坚持深化改革,持续激发能源发展活力动力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,把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摆在更加突出位置,大力破除制约能源高质量发展 的体制机制障碍,不断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能 源发展的不竭动力,持续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。四是坚持创新引领,持续培育发展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。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强化补短板锻长板,加快能源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和试点应用,因地制宜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,积极运用数字技术、绿色技术,推进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建设。
(三)主要目标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。全国 能源生产总量稳步提升。煤炭稳产增产,原油产量保持2亿吨以上,天然气产量保持较快增长,油气储备规模持续增加。全国发电总装机达到 36 亿千瓦以上,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2亿千瓦以上,发电量达到10.6万亿千瓦时左右,跨省跨区输电能力持续提升。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深化。非化石能源 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 60%左右,非化石能源占能源 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 20%左右。工业、交通、建筑 等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新进展。新能源消 纳和调控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,绿色低碳发展政策 机制进一步健全。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。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保持合理水平。风电、光伏发电利用率保持合理水平,光伏治沙等综合效益更加显著。 大型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。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,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。
相关意见摘录:
夯实能源安全保障基础。强化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管理,提升矿区集约化规模化开发水平,加强煤矿产能“一本账”管理,提高煤炭产能调控精准性、 有效性。推进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,有序核准一批大型现代化煤矿,加快已核准煤矿项目建设,持续推进煤炭产能储备工作。强化油气勘探开发,在老油田提高采收率、深地深水规模建产、非常规油气增产方面取得新突破,加快大庆、胜利国家级页 岩油示范区建设,持续提升油气储备能力,推动大庆升平、长庆雷龙湾等储气项目建设,推进煤制油气重大项目建设。落实清单管理机制,强化已纳规 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建设,出台管理工作办法……
持续深化能源开发利用方式变革。持续深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,推动煤炭洗选高质量发展,加强煤矿瓦斯抽采利用,促进煤炭矿区采煤采气一体化发展。深入实施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,依托重点油气产区加快发展二氧化碳驱油及封存。积极推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。持续推动煤电“三 改联动”和落后产能淘汰。
加快推动能源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。完成存量创新平台新一轮考核评价,开展“赛马争先”创新平台中期评估。持续完善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政策,提升能源装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。印发能源行业标准计划年度立项指南,加大培育能源新质生产力、促进绿色低碳转型、支撑深化改革、保障能源安全等方向重点标准立项支持力度,加强能源数智化、新型电力系统、新型储能、氢能、绿色液体燃料等领域标准供给,研究布局一批新兴领域标委会。强化能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 加大新能源发展重大技术攻关力度,高质量推进智能电网、煤炭、油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能源领域四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,抓紧建立健全国 家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体系,制定年度项目指南,加强项目监督管理。强化新型储能等技术特别是长时储能技术创新攻关和前瞻性布局。做好“十五五” 能源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研究动议,力争新设 立一批国家科技计划专项。加强燃气轮机创新发展 试点项目跟踪管理。组织开展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(套)重大技术装备申报评定,做好能源技术装备补短板工作。用足用好“两新”政策,促进能源产业 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。培育发展壮大能源新产业新业态。探索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与相关产业集成式发展新模式,稳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可 持续燃料产业,稳步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试点应用, 有序推进全国氢能信息平台建设,稳妥有序探索开展管道输氢项目试点应用,推动各地建立完善氢能管理机制。深化新型储能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等关键问题研究,加强新型储能试点项目跟踪。开展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。推进构网型技术、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和智能微电网、算电协同等新技术新模式试点。组织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重点领域试点工程,稳步推动首批国家能源核电数字化转型技术试点项目建设,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领域的试点应用。
巩固深化能源国际合作持续增强海外资源供应保障能力。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合作,积极稳妥推进跨境油气进口通道建设,积极推动中亚国家向我国稳定供气,巩固拓展与煤炭资源大国合作。统筹做好重点国家和地区能源合作。加强重点国家形势分析和风险评估,维护油气进口安全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gov.cn/zhengce/zhengceku/202502/content_7007276.htm